使用類固醇治療期間宜注意血糖控制

2012-04-16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糖尿病患者,平時需透過適當飲食控制、提昇服藥順從性、規律活動,以利血糖控制;但影響血糖除上述因素外,部分藥品的使用也會影響血糖值,甚至導致糖尿病的產生,如類固醇、利尿劑、抗高血壓藥物及抗病毒藥物等。因此糖尿病患者有高血糖反應時,尚需評估藥物引起的可能性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類固醇主要是由人體腎上腺皮質所分泌的賀爾蒙,當身體處於發炎、感染時,腎上腺分泌類固醇抑制發炎反應,增加身體對抗外來的壓力。類固醇也會減少小腸的鈣吸收和抑制成骨細胞的增生,可能會造成骨質疏鬆症及體液留置、消化性潰瘍、口腔黴菌感染、脂肪分怖改變、低血鉀及肌肉病變等副作用。此外,亦會作用於胰臟,刺激α細胞的分泌和β 細胞凋亡,導致糖質新生增加、蛋白質分解增加和抑制胰島素分泌,造成胰島素阻抗性增加及周邊對葡萄糖利用之減少,引起高血糖的現象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而其中以高血糖對糖尿病患者影響為最大,血糖的升高導致口渴、多尿、疲倦、飢餓感與代謝紊亂等,也會影響糖尿病患者傷口的癒合能力,增加大小血管併發症的風險,而對於非糖尿病患者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。有鑑於此,再使用類固醇緩解疾病同時,建議定期的監測血糖值,防止嚴重高血糖發生,與作為是否需調整藥物的依據。

          當病人使用類固醇引起血糖控制惡化時,可以依據病人使用類固醇的時間長短、藥物種類與血糖的反應作為藥物選擇依據,以有效的控制血糖。需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的病人,建議使用Metformin或長效型的Sulfonyureas,控制高血糖的反應;短期使用類固醇藥物或類固醇藥物已經開時逐漸減劑量時,則建議改為Meglitinides,因作用時間短,可以減少低血糖的風險。值得注意的是類固醇會減弱骨頭的強度,增加鈣的流失,當在加上使用Thiazolidinediones藥物時,可能因此提高骨質疏鬆併發骨折的發生率。

          當病患因其他疾病治療需使用類固醇時,應配合自我血糖監測、更加注意是否出現剛血糖現象,並主動告知醫師調整藥物依據。但亦勿過度擔憂藥物可能會引起的高血糖反應,而自行中斷藥物,致延緩疾病的治療。使用類固醇期間,仍需配合飲食與運動控制,以便有效的穩定血糖,並注意是否有其他干擾因素,以防止產生更嚴重的高血糖反應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歡迎您留下您寶貴的意見粉絲專頁